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史評類
紀事本末類
政書類
傳記類
載記類
  (峨眉翠扫形于声诗抑见文固有以致公者后六/年自徐移湖再过焉文病且老又十年自翰林学)
  (士除龙图阁学士知杭州又过焉文死矣所谓三/过门间老病死于以见其致意于文甚深庆元初)
  (蜀 僧本觉
来住山得公第三诗于礼部尚书杨公/汝明家遂集帖字同前二诗登诸贞石住山元澄)
  (作堂曰三过补山中阙丈 (第 15b 页)
  名塘陡门(在县东/四十里)东山陡门 东山双陡门 南浦陡
  门(俱在县东五十里/十六都瑞应乡) 海口塘陡门(在县东/五十里) 
  觉
塘陡门(在县东六十/里十七都) 石陈塘陡门 新城塘
  陡门 靖子塘陡门 柽冈塘陡门(俱在县东八/十 (第 9b 页)
  (为元/布袋)
 景宣(雁山志乐清人陈氏子受业能仁寺十五岁试/经得度出游方外绍兴间归能仁越数年又居)
   (本觉
平生喜读庄子自为注解凡三十三卷又能/究极性命道德之说年九十七双目炯然视听不)
  (衰及茶毗齿与架裟 …… (第 20b 页)
 以假(括苍汇纪号空中栖禅于白云山四方之侣闻/风来赴屦满户外至元丙子夏一日援笔书偈)
  (曰地火水风仙佛记掘地深埋第一义一免/檀那几片柴二免人言无舍利跏趺而化)
  本觉(两浙名贤外录龙泉人博学能诗文士大夫多/与唱酬尝纂辑名僧诸书成编年由释迦至达)
  (摩迄宋凡三教通于佛者/靡不载题曰释氏通鉴)
 明
 潘自然(崇祯处州府志明初人为松阳逍遥观道士/居云岩名胜志自然能召风雷神将每夜辄)
  (有 (第 32a 页)
 本觉禅寺 弘治嘉兴府志在县西二十七里即春
  秋时槜李之地旧名报本禅院万历秀水县志宋
  熙宁间东坡与文长老善尝三过此辄留诗(苏轼/过 本)

  (觉
文长老方丈诗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蛾眉翠扫空师已忘)
  (言真有道我除搜 …… (第 13a 页)
  (向钱塘吊圆泽葛/翁川畔待秋深)宣和间改为神霄玉清万寿宫
  建炎初复旧额嘉定间僧元澄作三过堂树石勒
  苏诗淳祐间守臣赵与訔请为 本觉
禅院明洪武 (第 13b 页)
  不见世传以为寒坑神龙来听法也
国朝康熙二十一年僧果成重建
 本觉寺 乐清县志在大芙蓉唐乾宁二年建
国朝康熙三十二年僧大智重建
  (谨按唐僧贯休十八刹诗云 本觉
灵云到宝冠能/仁古塔上飞泉普明罗汉石门襄瑞鹿华严天柱)
  (边古洞灵峰真济并灵岩霞嶂净名连石梁不与 (第 7b 页)
双峰远十八精蓝绕雁颠今所存者 本觉
能仁飞) (第 7b 页)
  报恩记(万历宁波府/志元照著)  会正记十二卷(焦氏经/籍志允)

  (堪/撰)
 释氏稽古略四卷(崇祯乌程县志/觉岸著字宝洲)
 释氏通鉴(括苍汇纪 僧本/觉
辑龙泉人) 五灯集要(万历绍兴府/志王野著)
 五灯法语二十二卷(释圆/澄辑) 联灯会要(净慈寺志亩 (第 26b 页)
 真如教院华严阁记(至元嘉禾志嘉定壬申八月/权知嘉兴军府事商逸卿撰)
 真如宝塔记(至元嘉禾志庆元三年知/上虞县事永嘉鲍义叔撰)
  本觉
禅院记(至元嘉禾志宝祐己/卯朝奉郎徐闻诗撰) (第 5b 页)
  本觉
禅院三过堂记(至元嘉禾志嘉定甲/申潼川北涧居简撰)
 大中祥符院碑记(秀水县志/方道睿撰)大中祥符禅 (第 6a 页)

螫至草木黄落方可入予将问途有告余者曰雁山循
崖而南百里如画自乐清道白河芳林逾窑岙过长□
原经古塔 本觉
宝冠石门诸寺出白溪驿谓之右路自
黄岩由白若岭入石梁过灵岩逾马鞍至能仁出长□
抵窑岙谓之左路马鞍岭其分 (第 22b 页)
  天如讳惟则永新西亭乡人幼祝发入禾山游虎邱得
中峰宗旨精究禅微禾山僧遣其徒迎之天如曰彼
中自有打鼓人矣遂不归住姑苏狮子林善词赋四

海名流靡不重其超诣所著有楞严会解净土或问
禅宗语录十戒法图说天如集云阳李提举祁临川
危学士素序之(稽古录)

  贺氏女释也永新人嫁同邑江安行有二子既寡即不
茹荤日诵圆觉经不少辍或劝更诵他经贺曰要知
真性本圆 本觉
出此即非佛义我非专诵经者聊寄
心耳后子楹登第为贺州佥判迎母至官所贺忽语
其妇曰吾诵经了无梦想近夜常见 (第 14a 页)
  (揭柔然女以书之所以著魏氏之罪而/深恶之也任是责者舍黑獭其谁归)

秋七月梁大赦考證(下当书/境内)
 (以得如来/舍利故也)集览(如来晁迥曰 本觉
曰如今觉/曰来故名如来见道院集)
  书法(脩长干塔大赦不书于是得舍利大赦则何/以书梁主溺于异教一赦 (第 32a 页)
  同日阿桂又奏言(臣)此次巡边先出维关至杂谷
脑次由茂州叠溪平番松潘漳腊各营协至黄胜
关沿途查看川西沿边一带山岭重复气候颇寒

兵丁 本觉
强健又因与诸番错处相习亦耐劳苦
可称劲旅再(臣)前至杂谷脑看得新抚杂谷脑旺
番民三千八百馀户内共设屯 (第 12a 页)
  遥接證狮林
驻跸杭州
书赐吴山文昌阁额曰斗匡司化
驻跸安澜园
书赐安国寺额曰法海安禅联曰香水护须弥功德常

  澄一镜妙华现优钵庄严合證三轮
驻跸塘栖
书赐西塘万寿山寺额曰 本觉
驻跸嘉兴烟雨楼
书赐三塔寺额曰茶禅曰标示三乘联曰涌塔同参法
  华品试茶分證赵州禅
  乾隆三十年乙 (第 5a 页)
得之揭以行化出蜀入
洛月开六坛仅三十载随根说法言下多悟由是裂疑
网投惑箭渐离人我相者日月有焉起正信见 本觉

发菩提心者时时有焉其馀退恶进善随分而增上者
不可胜纪夫如是可不谓烦恼病中师为医王乎生死
海中师为 (第 24b 页)
 (莫急于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凡三千二十言应念顺/愿愿生极乐土莫疾于阿弥陀经凡一千八百言用)
 (正见观真相莫出于观音普贤菩萨法行经凡六千/九百九十言诠自性认 本觉
莫深于实相法蜜经凡) (第 5b 页)
 (飞去久空/掩殿堂门)
 馀庆庵(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元/至正八年僧辉烊建)
 拥翠庵(在马鞍山之阳洪/武四年 僧本觉
建)
华藏讲寺原在马鞍山顶旧名般若宋宣和间信法师
 者易今名本在山之北麓洪武十三年僧大雅移建 (第 4a 页)
视不离世间色然其
视之本明不染于色耳之所听不离世间声然其听之
本聪不杂于声心之所思不离世间事然其思之 本觉
不溷于事学人诚能深心体究豁然见耳目心思之大
原而达聪明睿知之天德则终日视不为色转即出此 (第 25a 页)
则痛痒流行而仁理在其中矣岂觉之外而别有痛痒
别有仁理哉是故觉即道心亦非觉之外而别有道心
也人惟蔽其 本觉
而后为多欲为人心当其为多欲为
人心则虽有闻见知识辨别物理亦均为痿痹而已而
奚其觉然则谓觉为觉于欲者非 …… (第 7b 页)
理也然至于无准与权者则所谓感物而动失其本知 本觉
者也失其本知 (第 13a 页)
本觉
而本知 (第 13a 页)
本觉
之体固未亡也
故精者此精也准与权者此为之也 思未起而觉不
昧即喜怒哀乐未发之中 生平忿欲矜名诸病反观 (第 13a 页)
尘也加之六识是谓十八界合而言
之人也析而言之法也有所觉之谓悟无所觉之为迷
佛者觉也而觉有二义有始觉有 本觉
始觉者目前悟 …… (第 39b 页)
入之觉即所谓正智也即人而言之也 本觉
者常住不
动之觉即所谓如如也离人而言之也因始觉而合 (第 40a 页)

所以成佛之道也及其至也始觉正智亦泯而 (第 40a 页)
本觉
朗然独存则佛果成矣故佛有十号其一曰等正觉此
之谓也 (第 40a 页)
本觉
乃见闻知觉之体五阴之识属焉见闻知
觉乃 (第 40a 页)
本觉
之用十八界之识属焉非 (第 40a 页)
本觉
即无以为见
闻知觉舍见闻知觉则亦 (第 40a 页)
本觉
矣故曰如来于阴界
入非异非不异其谓法离见闻觉知者何惧其著也佛 …… (第 40a 页)
相故诸识虽有种种名色实无二体但迷之则
为妄悟之则为真苟能灭妄识而契真识则有以超生
死而澄涅槃矣真识即 本觉
也涅槃即所觉之境界也
由此观之佛氏之所谓性有出于知觉之外耶虽其言
反覆多端穷其本末不过如此然骤而观之 (第 46b 页)

本觉
谓本性之灵觉处虽流转六道受种种身而此觉
性不曾失灭故以此为真性儒者不达性气一贯之道
无不浸浸然入于其 (第 9b 页)
俄而杂揉焉向之湛然觉者有
时而迷矣请以觉觉之于是有唤醒法朱子所谓略绰
提撕是也然已不胜其劳矣必也求之 本觉
(第 93a 页)
本觉

觉无所缘而觉无所起而自觉要之不离独位者近是
故曰闇然而日章闇则通微通微则达性性则诚诚则 (第 93a 页)